2022环印度洋地区开放合作专家研讨会 - 研究院动态 - 资讯中心 - 昆明南亚东南亚国际物流研究院 - 昆明|南亚|东南亚|国际|物流|研究院

联系我们

​昆明南亚东南亚国际物流研究院

  • 地址:中国云南昆明
  • Email:dujuan@ssilr.cn
  • 邮编:650228
  • 电话:(+86)871-68302970
  • 联系人:

2022环印度洋地区开放合作专家研讨会

发布日期:2022年01月31日    浏览次数:604    关键字: 研究院 新闻
2022年1月28日,昆明南亚东南亚国际物流研究院在昆明举行2022环印度洋地区开放合作专家研讨会。本次会议采取现场和网络视频相结合的方式召开。会议期间,研究院决策委员会对员工工作述职报告进行民主评议,刘金鑫院长作2021年工作报告,与会专家针对环印度洋地区开放合作的互联互通、数字经济、国际产能合作、海外利益保护等方面提出2022年研究选题方向与咨询意见。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回顾20年:从湄公河到伊洛瓦底江
        2021年是中共建党100周年,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也是研究院开展国际物流研究的第20周年。2021年以来,研究院组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专题活动12期,进一步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中共昆明市委党校王思慧、云南省社科院科研处宋海啸对中共百年历史的不同阶段进行讲述,特别是中共在云南的历史。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云南省威信县举行的扎西会议是中国红军走向胜利的转折点,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是第一次历史性的转变,对党从幼年走向成熟起到了重要作用。“四渡赤水”是毛泽东同志军事指挥的经典战役,是推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磅礴力量的源点。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周恩来总理从缅甸步行畹町桥回国,建立中缅“胞波”关系,为新中国打开国际外交新格局。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把统一战线作为中心工作,确立了民族团结、边疆稳定的执政基础。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对越自卫反击战不仅彰显了云南在国防安全中的战略前沿地位,也深刻改变了世界的格局。主动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奠定了云南对外开放的基础,树立了国际区域合作的典范。江泽民总书记出席在昆明举行的第22次世界园艺博览会,指出云南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民族团结稳定的发展方向。胡锦涛总书记考察云南时提出把云南建设成为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老铁路建成通车,彻底改变了云南在世界地缘政治经济格局的地位和作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提出把云南建设成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
民革云南省委张彦通过回顾民革与中共密切合作共商国事的历史,强调民革作为参政党,开展“不忘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前进”主题教育活动,履行参政议政职责,促进祖国统一,做好中国共产党的好参谋、好帮手、好同事。
图片

云南省外办原巡视员金诚通过回顾中共外交历史,特别着重阐述习近平大国外交思想,以自然规律和市场规律的视角,讲述面向环印度洋地区开放合作的重大意义和历史选择。民革云南省委副主委、云南师范大学李广良教授通过讲述佛教与中共合作历史,阐述新时代统一战线的民族宗教政策对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重要作用。云南省航务局原局长乔新民通过回顾澜沧江-湄公河国际航运发展史,阐述可持续交通运输在新时代澜湄流域经济发展带的重要作用。云南省航务局原总工程师刘大清通过回顾中缅伊洛瓦底江陆水联运通道建设史,阐述中缅印度洋国际大通道的历史贡献和现实意义。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原院长任佳通过回顾孟中印缅地区合作论坛发展史,阐述新时代中国参与南南合作以及云南在中印关系中作出的特殊贡献。
研究院副院长李举惠教授通过回顾援老抗美历史,阐述构建中老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云南师范大学李灿松教授通过回顾近代缅甸跨境民族和缅北冲突历史,阐述新形势下维护中缅边境和平稳定的历史脉络。云南省政府参事王敏正通过回顾国家制定发展计划与规划的历史,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文化自信。云南省应急管理专家组组长叶燎原通过回顾云南灾害应急救援历史,阐述中共在应急救援中“生命至上”思想,以案例分析无人机等新技术在云南地震灾害中的应用前景。刘金鑫院长通过回顾20年从事国际物流领域研究的历程,分享重大历史事件对运输物流理论与实践的贡献,强调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守初心的重要性,从湄公河次区域交通运输开始到伊洛瓦底江陆水联运再出发,我们一直在行业中做专业事、做真实事。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决策咨询参政议政
2021年研究院承接决策咨询调研课题9项,分别是;
1. 中老铁路国际物流发展研究
2. 新形势下推进中缅经济走廊边境合作区建设研究
3. 缅甸政局变化对临沧边境经济合作区建设影响及对策建议
4. 新形势下中缅伊洛瓦底江陆水联运通道项目合作开发研究
5. 云南航空物流发展模式及实施路径研究
6. 云南粮食安全及粮食通道研究
7. 云南省国际安保公司海外行为准则立法研究
8. 云南省国际物流体系和运行机制研究
9. 培育数字经济物流领域独角兽企业政策研究

参与起草提交政协云南省第十二届四次会议提案6项,政协昆明市第十四届一次会议及政协玉溪市第六届一次会议提案4项,涉及中老铁路班列建设、中老铁路沿线产业园区开发建设、中老铁路智能集装箱制造、中老泰铁路通道数字智慧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加快云南低空空域管理改革构建全域无人机运输网络、推进中医药共建“一带一路”、昆明市新型智库建设、国际安保立法等内容。

图片

2021年研究院专家参加云南省政协专题协商会3场,涉及中老铁路、航空物流、中缅边合区建设;研究院通过民革云南省委向省政协反映社情民意信息4份,重大问题专题报告8份获得中央及云南省主要领导肯定性批示。参加国内调研活动及学术会议206场,组织内部员工培训33场,开展读书学习活动26次,微信公众号发布原创稿件73篇,新增签约智库合作伙伴2家(老挝国家工商会、泰国物流服务供应商联合会)。专业性咨询服务包括:参加云南省和昆明市“十四五”物流业发展规划评审、起草全国政协提案推进云南航空物流发展、小马国炬智慧物流、三沅国际航运浅水型船舶制造等31项。
践行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提升国际传播能力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开展各种形式的人文交流活动,更好发挥高层次专家作用,2021年研究院开展国际智库对话会议57场,提升重大问题专业性国际传播效能,分别与老挝、缅甸、美国、泰国、柬埔寨等高端智库合作伙伴开展对话交流。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提升自身能力建设
2021年研究院组织学习贯彻落实中央系列文件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提升国际传播力、中老铁路等重要讲话精神,参与昆明市社科联组织的党史教育活动以及辛亥革命110周年纪念活动,参与昆明市政府组织的提升新型智库能力建设培训班,参与昆明市政协关于昆明市社会智库建设调研活动,在历史中总结经验,探索新型智库建设模式,对标国际高端专业智库,聚焦“一带一路”印度洋国际大通道互联互通建设,围绕国际物流、区域合作、国际关系、非传统安全四个关键领域的重大问题和重点项目转型发展,初步形成大湄公河次区域物流研究中心、中老泰铁路通道经济办公室、中缅伊洛瓦底江陆水联运通道办公室、中缅边境经济合作区项目办公室、印度-太平洋地区研究中心、澜湄国家国际安保项目办公室等6个核心事业部,中南半岛经济走廊数字智慧物流、无人机运输场景应用、南南合作交通可持续发展、孟中印缅地区国际金融、南方丝绸之路茶文化等5个拓展领域协同发展的态势,正在向产学研科技创新基地迈进。
图片

研究院强化对中缅边境地区民族问题研究,聘任云南省图书馆跨境民族研究中心顾问、澜沧县拉祜族土司后代石安达为研究员。
研究院积极参与云南省工商联组织的RCEP知识学习、中老铁路能力建设培训等活动,提升员工职业技能。
 

图片


云南省人大常务会原副主任、国际法律专家王义明研究员,泰国皇家军校教授陈伟文律师,云南省外事办公室原巡视员金诚(彝族),民革云南省委秘书长金昊,云南省发展改革委原总经济师杨安立,昆明理工大学教授吴萍,云南省航务局原总工程师刘大清,云南省航务局原局长乔新民,云南省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协调办公室原副主任王伊春,云南省商务厅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贸合作中心原主任戴杰,中国陆港理论创始人席平,云南省社科院缅甸研究所所长雷著宁,云南省图书馆跨境民族研究中心顾问石安达(拉祜族),云南省文联研究员罕燕(傣族),云南网新闻中心总监罗蓉婵,云南洲际班列物流公司董事长吴建烈,云南腾俊物流股份公司副总经理陈明清,昆明国际金融学会理事师文,昆明国际金融学会秘书长刘瑞祺,中泰东盟经贸促进会栗红涛,云南省东南亚南亚产业促进会秘书长杨为斌等专家学者就2022年研究方向提出咨询意见。
图片

研究院院长刘金鑫(满族)、副院长、书记李举惠教授,国际合作部主任杜娟(回族)教授,大湄公河次区域物流研究中心饶世波,中缅边境经济合作区项目办公室孙岩,中缅伊洛瓦底江陆水联运通道办公室杨静云,中老泰铁路通道经济办公室李梅(瑶族),印度-太平洋地区研究中心张学峰,澜湄国家国际安保项目办公室张若涵,南南合作项目办公室杨丽娟等同志参加会议。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