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历程
一、GMS研究实践
澜沧江-湄公河自北向南流经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六国,是亚洲重要的国际河流。1992年,亚洲开发银行发起成立大湄公河次区域(简称:GMS)经济合作机制。2000年4月20日,中老缅泰四国交通部长在缅甸大其力签署《澜沧江-湄公河商船通航协定》。2001年8月,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共中央对外宣传办公室创办泰文《湄公河》杂志,探索在泰国建立独立发行渠道模式。刘金鑫携带《湄公河》杂志搭乘西双版纳州“金水2号”货船从景洪港出发,经停老挝、缅甸,抵达泰国清盛码头办理报关手续。同年,刘金鑫与泰国经济路线报有限公司吴明展董事长合作建立中国《湄公河》杂志社驻曼谷代表处。
2001-2005年,刘金鑫参与泰国朱拉隆功大学经济系原主任、泰国经济社会顾问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汪华琳、泰国远东专业服务集团陈伟文董事长承接的GMS经济合作领域交通物流课题项目实证考察调研工作,得到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王德荣院士的大力支持和技术指导,不仅对GMS经济走廊沿线主要交通物流线路、经济城镇、重要边境口岸、港口码头节点进行实地考察,而且参与泰国北部经济开发区、湄公河国际航运、上海-昆明行包货运班列、昆明-曼谷公路运输等重要项目研究,学习和积累了国际调研经验和研究方法,奠定了从事交通物流研究工作的基础。
二、创立GMS物流研究中心
为落实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第二次领导人会议《昆明宣言》,完善合作机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2005年12月,经国际运输与物流学会中国分会批准,由GMS国家专家学者和智库机构参与发起,大湄公河次区域物流研究中心(GMS-LRC)成立,性质为国际智库,亚洲著名经济学家汪华琳博士担任首席专家。
三、组建昆明泛亚交通物流研究院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意见》(国发〔2011〕11号)文件要求,2011年 11 月,经中共昆明市委、昆明市政府批准,由昆明市人民政府、GMSLRC、昆明理工大学等机构共同组建昆明泛亚交通物流研究院(KOATLR),性质为政府智库。
前泰国国会主席颂萨•革素拉暖担任荣誉顾问,前云南省人民政府常务副省长牛绍尧兼任第一届理事长,原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常务副会长王德荣院士担任首席技术专家,时任昆明理工大学副校长王华兼任第一届院长。
四、转型昆明南亚东南亚国际物流研究院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把云南建成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要求,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文件要求,经业务主管部门批准,2016年1月更名为昆明南亚东南亚国际物流研究院(简称:SSILR),转型为社会智库。原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义明研究员担任首席技术专家,联合国南南合作项目专家刘金鑫担任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