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敏正:从“一五”到“十四五”共和国规划史 - 研究院动态 - 资讯中心 - 昆明南亚东南亚国际物流研究院 - 昆明|南亚|东南亚|国际|物流|研究院

联系我们

​昆明南亚东南亚国际物流研究院

  • 地址:中国云南昆明
  • Email:dujuan@ssilr.cn
  • 邮编:650228
  • 电话:(+86)871-68302970
  • 联系人:

王敏正:从“一五”到“十四五”共和国规划史

发布日期:2021年08月30日    浏览次数:497    关键字: 研究院 新闻
2021年8月13日,昆明南亚东南亚国际物流研究院在民革云南省委举行第十期党史教育学习会专题活动,本次学习主题是“共和国规划史:从'一五''十四五'"。本次活动邀请云南省留学归国人员联谊会副会长、清华大学国家战略研究院客座教授王敏正作共和国规划史:从“一五”到“十四五”专题讲座。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原总经济师杨安立、原云南省航务管理局局长乔新民、原云南省航务管理局总工程师刘大清以及金诚、王伊春、吴萍等专家学者、研究院李举惠书记、刘金鑫院长等同志参加学习交流活动。
图片


图片


图片

王敏正
云南省留学归国人员联谊会副会
清华大学国家战略研究院客座教授

五年规划是我们中国党和国家治国理政的密码之一,“五年规划”编制实施的过程,既蕴藏着丰富的历史经验,也蕴藏着许多宝贵的中国特色国家治理经验。


奠基之年--第一个五计划(1953-1957)。


"一五”计划的制定历时5年,数易其稿。最终在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基本任务是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
跃进之年--第二个五年计划(1958-1962)。

“二五”计划大起大落,历程曲折,最后并无定稿。1960年中央提出了国民经济“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以修正“大跃进”的冒进路线。

忧患之年--第三个五年计(1966-1970)。


“三五”计划是中国经济史上具有特殊意义的计划:一方面是它的制定和执行标志着中国计划经济建设在被动中断后重新走上轨道:另一方面是其指导思想也经历了由“解决吃穿用”到以战备为中心的变化,这标志着中国计划经济建设的重大战略转变。这一方针一直影响到下一个四五计划,其至更远。


风雨之年一第四个五年计划(1971-1975)。

    开始强调经济效益,注意沿海和三线地区并重。大规模的“三线建设”进入收尾阶段。

震荡之年--第五个五年计划(1976-1980)。


“五五”计划跨越了由"文革”至粉碎“四人帮”及拨乱反正的重大历史转折,致使计划的制定与实施亦随之变化。文化大革命的深重灾难,使得人们不得不重新思考中国经济的发展道路问题。

改革之年--第六个五年计划(1981-1985)。


       “六五”计划是我国实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城市开始经济体制的全面改革,使得长期以来的人民温饱问题得到解决,让国人可以放眼于小康的长远目标。


闯关之年--第七个五年计划(1986-1990)。

“七五”时期是新旧体制转轨过程中两种体制并存,同时又激烈冲突的时期,市场经济改革取向已不可逆转。

加速之年-第八个五年计划(1991-1995)。


“八五”期间确立了"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格局,让国民经济提前五年完成了目标,实现了国内生产总值较1980年翻两番的任务。

破浪之年--第九个五年计划(1996-2000)。


在体制改革方面,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壮大,国有企业改革取得进展: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明显增强,但产权制度、政府管理体制改革还比较滞后,要素市场“双轨制”问题依然突出收入分配制度仍有待完善。

图片

攻坚之年--第十个五年计划(2001-2005)。“十五”计划中政府不再作为资源配置的主角,市场发挥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计划总体上不再具有指令的性质,而是粗线条的计划;确立以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线,更加注意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发展的需要、享受的需要也被写进计划之中。


转型之年--第十一个五年规划(2006-2010)。"五年计划" 改为“五年规划”虽然被列为新中国的第个十一个五年规划,应该被算作"第一个”规划,实现了由计划向规划转变, 也成为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过程中一个历史坐标。


富民之年—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1-2015)。“十二五”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一个历史新进程的开始,也就是随着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后。以更快的速度向5000至8000美元水平挺进,中国社会将步入又一个快速升级阶段。


国家“十三五”规划 (2016-2020)。第一篇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发展理念指导思想,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云南“十四五规划”

云南位于长江上游,是“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交汇点。

我们着力塑造和丰富“边疆、民族、山区、美丽”基本省情的新内涵,在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中打开战略视野和全局眼光、谋划推进云南工作,推动云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切实担负起新时代赋予云南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使命。"一带一路”对西南地区的定位:构建面向东盟区域的国际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形成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发挥云南区位优势,推进与周边国家的国际运输通道建设,打造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新高地,建设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推进西藏与尼泊尔等国家边境贸易和旅游文化合作。


图片